从“门槛石”到“缓坡道”的民生温度 吉木乃县50户残疾人家庭的“暖心变形记”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 通讯员 别尔德别克·纳仁汗
从“门槛石”到“缓坡道”,从“踮脚够”到“随手取”,2025年,吉木乃县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重要抓手,将民生工程做实做细,让该县5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迎来了生活空间的“暖心变形记”。这一行动是边疆小城践行“弱有所扶”承诺的生动写照。
精准改造:从“标准化”到“个性化”的跨越
吉木乃县将无障碍改造纳入2025年“十件民生工程”,在《宜居环境更新工程实施方案》中明确了“一户一策”的精准改造路径。该县住建局联合残联、民政等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,通过“需求评估—方案设计—施工监理—跟踪服务”的全链条管理,确保每户改造都能贴合实际需求。针对牧区残疾人家庭,创新推出“游牧转场帮扶机制”,组织党员先锋队协助完成牲畜转场,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难题。
眼下,在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,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已进入2.0阶段。在空间重塑方面,为肢体残疾人家庭定制低位灶台、加宽门框、安装L形扶手和防滑地砖;在智能升级方面,引入声控灯具、远程呼叫系统,为视障、听障人士打造智慧家居环境;在生产赋能方面,针对牧区残疾人家庭设计无障碍牲畜圈栏,配备电动饲料搅拌机等辅助设备。吉木乃县残联理事长哈尔肯·肯恩斯说:“我们不仅改造物理空间,更通过适配助行器、护理床等129件辅助器具,为残疾人重树生活信心。”
4月24日,吉木乃县残联工作人员走进恰勒什海乡,采取“一户一访、实地评估”的方式,对2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。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测量、拍照建档、面对面交流,详细了解残疾人的需求、居家环境及改造意愿,重点对厨房、卫生间、卧室等生活区域进行勘察,科学制定改门、改坡、改扶手等改造方案,确保改造内容符合实际需求。
“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,是今年我们乡重点实施的民生实事。”恰勒什海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若扎·波拉提告诉记者,“在县残联的协助下,我乡困难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得以顺利进行,为困难残疾人打造了舒适、无障碍的生活环境。”
长效运维:从“改造完成”到“幸福延续”
吉木乃县建立“三全”服务机制。全过程跟踪:专业技术团队每季度入户检修,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;全社会参与: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,提供日常照料支持;全周期赋能:依托“有爱无障”社区康复项目,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职业培训,助力社会融入。
吉木乃县人民检察院还启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,对改造工程中的施工质量、设施维护等环节开展常态化检查。2025年,已推动整改坡道角度不达标、紧急呼叫系统响应延迟等问题7类,以法治力量保障“改造成果不缩水”。
据了解,吉木乃县计划三年内实现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全覆盖,同步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升级。2025年将新建“口袋公园”2个、改造老旧管网6公里,通过城市更新让“有爱无碍”从家庭延伸到城市肌理。正如受益居民阿依古丽所言:“过去家门是束缚,如今缓坡成通途,这就是最美的民生答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