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原信使的坚守 ——木哈买提别克·木哈买提哈力的一天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丽娜 实习记者 塞力克·肯恩斯汗 姚晨
4月15日清晨6点,阿尔泰山脚下的布尔津县仍笼罩在料峭春寒中。乡邮员木哈买提别克·木哈买提哈力已发动邮车,踏上他日复一日的448公里邮路——从布尔津县出发,穿越禾木、喀纳斯、贾登峪的雪山、深谷与牧场,把信件和包裹送往每一户牧民家。
破晓:分拣与启程
春季的邮车装得比冬季更满。布尔津县邮政处理中心内,木哈买提别克熟练地把成堆的包裹按路线做好分类:民宿定制的刺绣窗帘、游客预订的滑雪装备、牧民网购的接羔用兽药……随着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他的邮车早已不再只是装载报纸和信件,日均7000余件包裹量,让他不得不比以前提前两小时到岗。
“雪化后,一天之内的温差较大,尤其傍晚,山路易结冰,必须加倍小心……”木哈买提别克指着车厢角落的铁锹和防滑链说,“这些工具有用场,一样儿都不能少!”
上午:“暖暖身子吧”,牧场的温情
邮车行至黑流滩,接连遇到转场的羊群,木哈买提别克提高警惕,小心翼翼地关注着路况。牧民巴合提别克的毡房就在不远处,他网购的三箱羔羊奶粉到了。“您比天气预报还准点……”原本在家门口忙活的巴合提别克看见从车上搬箱子的老大哥,连忙跑上前,并招呼家人快倒上热乎的奶茶,“进屋暖暖身子吧”!乡亲们早已摸透木哈买提别克的行程,像约好了时间一样,彼此热情地打招呼。
绕道5公里后,木哈买提别克将4盒慢性病药送到了独居老人阿依古丽家。这个“编外任务”源自16年前的一次偶遇——当时,老人颤巍巍地站在路边,一个劲儿挥手拦车,“小伙子,能帮忙带点降压药吗……”被这样问过之后,木哈买提别克便主动承担起“移动药箱”的角色。
午后:神奇的绿色“小卖部”
中午1点,喀纳斯景区内一道路附近发生推山雪,行程暂时中断。去年此时,他曾在这条路上被困,徒步3公里将重要物件送到了客户手中。
车厢里,铁锹、防滑链和馕饼常年备着。对牧民而言,这辆绿色邮车不仅是物流工具,更是移动的“小卖部”——木哈买提别克常帮大伙代购所需物资。
黄昏:最后一缕阳光中的如期而至
傍晚7点,邮车抵达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“云间民宿”。老板帕丽扎提小跑着迎出来:“这20个包裹,是游客网购的冲锋衣和自热火锅!”木哈买提别克一边卸车,一边嘱咐,又翻出一个细长的包裹——摄影用的三脚架,“电话中那个摄影师急着说,明早要用它拍晨雾,耽误不得!”
夕阳映着积雪,木哈买提别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。日子匆忙、时间飞快,十余年间,他见证了这条邮路沿途上的各种变迁:毡房变民宿,生活变好了,马鞍旁总有堆满的快递,还有不少人家的孩子通过他送达的网课设备升入了理想的学府……
星夜:归途与信念
返程已是晚上10点,北斗导航显示当日行程:海拔落差1500米,途经4个边境村,耗时18小时。十余年邮路,累计行驶232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58圈。木哈买提别克握紧方向盘,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父亲所说的话:“邮差的路,要用脚丈量、更要用心温暖。”当年,父亲骑马送信;如今,他驾驶载重两吨的邮车,不变的依然是这份承诺!
各项数据被工整地记录在当天的日志上:行驶450公里,投递包裹6852件,绕行推山雪1次。“山里的春天来得迟缓,大伙都盼着、念着,咱不能……”家人曾劝他调岗,现在跟着他细数那些从未因风雨雪而受阻的点点滴滴。
途经贾登峪时,木哈买提别克瞥见岩缝中探出一簇顶冰花。他轻按喇叭,惊起一群飞鸟。冰雪与暖阳交织,绿色邮车划出的轨迹已将春天的消息送至每座毡房、每间民宿。夜幕中,他再次发动引擎,新的期待在等待。“这邮车划出的轨迹,比喀纳斯湖更动人!”有常驻游客这样发来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