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丨从机修工到“发明大王”: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
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常谊谊
10月13日,在位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以下简称“昌吉高新区”)的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铝铝业”)挤压车间,该公司维修车间主任马玉生带着他的徒弟——今年刚入职的机修工沙依都拉木·阿木奴拉,通过PLC自动化控制系统,为生产线设备进行“体检”。
10月13日,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维修车间主任马玉生,利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。常谊谊摄
入职前,沙依都拉木想象着在工厂里检修机器,肯定是满身油污一身土。可入职后才发现,车间生产线上大都是智能化设备,检修方式也和想象中的截然不同。
“现在车间里的设备虽然越来越多,但检修工作却比以前省力多了,哪里出了问题,通过智能化检测系统就会直接显示。”马玉生打了一个比方:“就好比孩子们用的点读机,哪里不会点哪里,不用再像过去那样一步步摸索排查,省时又省力。”望着车间里一排排的智能化设备,马玉生感叹道。
2010年,新铝铝业落户昌吉高新区福建工业园。2012年6月,公司生产线建成正式投产,主要生产传统铝型材。那一年,45岁的马玉生看到新铝铝业的招聘信息,有着电工维修经验的他便前来应聘,成为了公司的一名机械维修工。
“我刚来的时候,公司还只有一个挤压生产车间,生产设备和工艺也还比较传统。”马玉生说。
彼时的昌吉高新区,自2010年底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,国家、自治区和昌吉州在产业政策、科技创新、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巨大支持,促进开发区迅猛发展,这也为新铝铝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马玉生记得,到2016年,新铝铝业已拥有挤压、喷涂、氧化、复合等6条生产线,产品从最初的门窗、幕墙等建筑型材,逐步转向现代高端铝制品,产品种类也从当初的70多种发展到上千种。此后,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,到目前可生产铝型材产品种类多达2000余种。2024年,公司实现营收3.85亿元,铝型材产品占到全疆市场份额的50%以上,产品还热销国内多地,并出口哈萨克斯坦。
“这些年,企业充分享受了国家扶持‘专精特新’‘智改数转’等一系列政策支持,促进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”马玉生说。
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,新铝铝业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5%投入科技研发。近年来,公司获批成立了自治区铝型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新疆铝型材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,承担国家、自治区和州级科技项目7项,获得授权专利70多项。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。
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,马玉生也迎来了个人成长的黄金期。他立足本职、精研机能,把每一次机遇都变成进步的阶梯。公司的业务技能培训课堂上,他专注记录,一本本笔记写满了培训笔记;外来专家到访时,他追着请教各种技术难题,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。而这份钻研和执着,最终也转化成了贴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创新成果。
近年来,马玉生成功拿下铝线打捆机、新型铝型材氧化处理设备、铝型材挤压设备等33项实用新型专利,成为同事口中名副其实的“发明大王”,并被昌吉市总工会授予“庭州工匠”称号,其带领的维修车间连续5年获评为公司“科技创新团队”。
“从一名普通的机修工,成长为大家口中的‘发明大王’,我最想说的是,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。国家鼓励科技创新,企业有科研平台,这才成就了我们个人的成长。”马玉生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