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价值+地域情感 国潮珐琅饰品俏销
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
“这个宝葫芦纹样的珐琅吊坠,配裙子、搭卫衣都不错。”10月10日,乌鲁木齐市红山新世纪购物广场一家黄金饰品店内,古丽扎尔・阿不都热合曼给记者展示着刚入手的吊坠。
该店店长张莉介绍,2024年初,店里引入国潮珐琅系列产品,主打宝葫芦、巴旦木等新疆特色纹样,现在每月能卖百余件。
宝葫芦纹样的珐琅吊坠。记者 王新红摄
随着国潮风兴起,融合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与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持续走俏,线上线下销量攀升,成为消费者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新宠。
当下,国潮珐琅饰品的热度已覆盖新疆全消费场景。线上数据显示,天猫珠宝类目2025年上半年新疆区域珐琅饰品交易额同比增长明显;本土电商平台“丝路e购”数据显示,七夕节前珐琅饰品搜索量环比上涨328%,民族风情侣款吊坠、亲子款生肖胸针成热门搜索词。
线上热度延伸至线下,记者走访乌鲁木齐市友好路商圈、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万达广场、新疆国际大巴扎等商场和街区发现,不少柜台设有珐琅专区。
“以前多是游客或中老年人购买,现在75%的顾客是年轻人。”经开万达一家私人定制珠宝店店主胡晓丽说,“展柜里的青花瓷纹耳钉、坎儿井元素胸针常处于补货状态,国庆中秋假期还有游客一次性买了4对送朋友。”
“新疆Z世代(网络原生代)看重本土文化内涵与个性化,是消费主力。”乌鲁木齐市一家掐丝珐琅工作室创始人王磊介绍,工作室现有12名非遗匠人,定制产品从设计到成品需7至10天,上个月有学生定制新疆大学红湖纹样徽章,要求加入艾德莱斯绸线条,改了3版才达到对方预期。
已拥有好几件国潮珐琅饰品的古丽扎尔说,她给奶奶定制了刻有家族姓氏的珐琅手镯,加入了巴旦木纹样,这样的珐琅饰品不撞款,很有特色。
珐琅饰品的热销,离不开本土品牌的创新融合。王磊透露,团队保留掐丝珐琅“金丝勾线、釉料填色”的非遗技法,针对新疆干燥气候改良釉料配方以提升耐温差性,还将金属丝直径缩减至0.3毫米,让饰品重量减少25%,佩戴更轻便。“我们还引入3D建模技术,之前有顾客定制天山雪莲吊坠,通过建模还原花瓣层次,顾客对成品很认可。”
跨界合作更给珐琅饰品注入新活力。今年,新疆一家上市乳企与珐琅工坊联名,推出“购买指定产品满额赠葡萄纹样珐琅杯挂饰”活动,不仅乳制品大卖,也让新疆特色手工艺品被更多人知晓。
这股消费热潮背后,是文化自信提升与消费升级的体现。“以前年轻人偏爱国外品牌,现在本土文创用珐琅工艺把民族文化饰品做得更时尚,戴出去有面子还能讲家乡故事。”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相关人员表示,当前饰品消费正从“装饰需求”转向“情感需求”,珐琅饰品兼具非遗价值与地域情感,恰好契合分享文化、尽孝心、寄祝福的需求,黄金珠宝行业也随之从“材质消费”向“美学消费”转型。
融入珐琅工艺的自治区博物馆文创产品。自治区博物馆供图
近几年,自治区博物馆推出的不少文创产品都融入了珐琅工艺,进一步拓展了珐琅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场景。不少珐琅工坊也在探索与艾德莱斯刺绣、新疆铜器制作等其他非遗项目的融合。国潮珐琅饰品正以“掐丝绘彩融疆韵”的独特魅力,传递新疆文化之美,为消费市场注入持续活力。